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加工设备税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01:45  浏览:95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加工设备税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加工设备税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外经贸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沈阳、长春、哈尔滨、南宁、武汉、广州、西安、成都市外经贸委,深圳市经发局,各外贸中心,各部委直属总公司(含华润、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现将《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加工设备税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署税〔1996〕355号)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设备进口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各省市可按下列程序报外经贸部:
属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项下的项目,由有关省市外经贸委及部委报我部(发展司)汇总;属于补偿贸易业务项下的项目,由有关省市外经贸委及部委报我部(外资司)汇总。
上述材料应于1996年7月10日前报外经贸部有关司。

附 件 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加工设备税收问题的紧急通知

署税〔1996〕355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国务院国发〔1995〕34号文规定,自1996年4月1日起取消对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进口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规定。最近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对4月1日前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进口加工设备准予参照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办法给予宽限期,为此
,经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就执行中的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1996年4月1日前(不含当日,下同)外经贸部门在其审批权限内依法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且在1996年5月15日(含当日)前经主管海关登记备案,其加工设备于1996年12月31日前(含当日)前进口的,仍可按原优惠政策办理,对设备进口额在30
00万美元(不包括1995年12月28日以后追加的投资)以上的,可通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宽限期可延至1997年12月31日。
二、1996年4月1日以后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其进口加工设备一律照章征税。
三、1996年4月1日前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在宽限期内进口加工设备的免税手续,免税范围等仍按现行规定办理。
四、凡在4月1日前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其加工设备于4月1日后,本文下达前征税进口的,所征税款准予退还。
五、对1996年4月1日后批准的加工装配项目中外商不作价提供的设备税收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研究,一经确定,将另行下文通知,在此之前上述设备进口应收取不低于应征税款50%的保证金放行。
以上请研究执行。
附件:公告稿,请于5月8日对外公告。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公告
根据国务院决定,并接海关总署通知,自1996年4月1日起,取消对加工贸易、补偿贸易项目进口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规定。对1996年4月1日(不含当日)以前批准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项目所需进口的加工设备,在1996年12月31日(含当日)前到货
的,仍可按原优惠政策规定予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1996年4月1日以后批准的项目所需进口的加工设备,一律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996年6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票据抗辩的种类及其抗辩事由

宋君


  票据抗辩根据抗辩所依据事由的不同,可以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类。
  一、物的抗辩 物的抗辩,又称为绝对的抗辩或客观的抗辩,是指基于票据或者票据上记载的债务人而发生的抗辩,该抗辩不因持票人的变更而受到影响。[4]可以看到,物的抗辩事由产生于“物”——票据,即票据本身存在着影响票据效力的事由,从而导致票据的绝对无效。当票据本身缺乏效力时,不论何人持票,票据债务人均可拒绝履行债务。对物的抗辩包括以下两类:
  1.任何债务人均可对任何债权人的主张行使的抗辩。这类抗辩的事由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票据无效:票据欠缺必须记载的事项;变更了票据不得变更的事项;票据金额的中文与数码记载不一致,票据上附加付款条件不合法等。(2)票据的付款期限未到。(3)票据的权利时效届满。我国《票据法》第17条规定: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二年不行使权利,权利即消失。(4)票据已经依法付款。(5)票据已经依法提存。(6)票据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而转让的。(7)票据因法院作出除权判决而无效。
  2.特定的票据债务人对任何债权人的主张行使的抗辩。这类抗辩的事由包括五个方面:(1)依据《票据法》第14条的规定,票据系伪造、变造,被假冒者对以该伪造、变造的票据而提出的债权请求有抗辩权。(2)票据当事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票据法》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票据债务人可据此拒绝履行其义务。(3)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无权代理关系中的被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被代理人可以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为由拒绝履行票据义务。(4)依据《票据法》第17条的规定,持票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付款,除付款人以外的其他一切票据当事人均可以此为由拒绝履行票据义务。
  二、人的抗辩 人的抗辩又称为绝对的抗辩或客观的抗辩,是指基于持票人自身或者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的持票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抗辩。[5]依据主观抗辩事由人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抗辩:
  1.票据债务人得以对特定债权人行使的抗辩。这类抗辩事由主要是债权人欠缺受领能力或受领资格等,包括以下三种:(1)票据债权人欠缺票据受领的行为能力。比如,在票据背书转让时,应记载背书人和被背书人的姓名,否则债务人可以此作为抗辩事由。(2)票据债权人欠缺实质受领票据的能力。我国《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3)票据债权人欠缺形式上受领票据的能力。这里考察的主要是背书是否连续。
  2.特定的债务人得以对特定的债权人行使的抗辩。这类抗辩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票据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原因关系。票据的原因关系是指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基于授受票据的理由而产生的法律关系。[6]这类抗辩的事由包括以下六种:(1)原因关系不合法。(2)原因关系欠缺或消灭。(3)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取得票据。(4)票据行为无效。比如,出票人制作成票据,在尚未交付持票人之前丢失,出票人可以此为由对盗窃人或拾保人进行抗辩。(5)票据债务已抵销、已清偿或已免除,但却因故未在票据上记载,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债务人可以进行抗辩。(6)基于当事人之间特别约定的抗辩。这类抗辩是指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对于票据签发或转让有特别约定,若持票人违背该项特别约定时,则票据债务人可以此为由主张抗辩。

批转市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社队企业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社队企业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社队企业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并注意总结经验,遇到问题及时反映。

天津市社队企业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通知》(津政发〔1982〕11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社队企业的管理,保证社队企业订立经济合同的质量,提高履约率,对社队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问题提出如下办
法:
(一)凡本市社队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包括:购销、建筑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仓库保管、财产租赁、科技协作等)除即时清结者外,应依据国家法律、政策和计划的要求,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下,以书面形式,由当事人双方签订经济
合同。
(二)经济合同鉴证问题:
1.我市社队企业与跨局单位订立的经济合同,凡是当事人要求鉴证的,应经社队企业所在区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到供方、承揽方、承运方、保管方、出租方、委托方或技术转让方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承包计划内基建工程(由建行拨款部分),向市建委申请,并提供
该合同副本一份。承包劳务、修建、运输业务,仍按照市农委(1975)津革农69号文规定,办理“农村劳动力使用证”后,向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鉴证。
2.本市社队企业之间的经济合同的鉴证,由社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公社范围内的,由本公社工副业管局负责;区县范围内跨公社的,由本区县社队企业局负责;跨区县之间的,由供方、承揽方、承运方、保管方、出租方、委托方或技术转让方所在地社队企业局负责。
(三)经济合同经鉴证后,当事人要求变更或解除,必须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能变更或解除。并将变更或解除的协议(包括文书、电报、图表)应送原鉴证的社队企业局或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四)各级社队企业管理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同时要配备专职干部。对经济合同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国务院、天津市有关管理政策进行审查,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调解社队企业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经调解仍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向有
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社队企业主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联系,共同配合,互通情况,定期分析,注意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积极推行经济合同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社队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发现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时,应送交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
处。



1982年9月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